兰普刊物
十二年前伴随着新世纪的钟声敲响,我的人生也随之转折。记得那年,我没有考上重点高中,家里人再三考虑,将我送到了一所重点中专。而财会专业,并非我所感兴趣的,那时年少,没有自己的选择,于是,任何决定都是父母做的。
那三年的职高生活,我过的非常忙碌。学生会、社团、广播台、图书馆、到处有我的身影,唯独在专业上不太用心。于是,多少次羡慕能在琴房弹琴的音乐生,多少次羡慕能带着画板去远足的美术生。而那些年,我们财会生,只能留在教室里打算盘,对着数字绞尽脑汁。我的会计人生,就在这里开始,虽然烦躁,但“既来之,则安之”,我也开始探索着会计与艺术的关系。
会计,拥有悠久的历史,确切地说从原始社会的时候就已产生。只是那时生产力低下,但部落群居的人,总能找到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去做记录,比如“结绳”“堆石”。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要记录的东西也逐渐复杂繁多,于是,记录的方式又创新了。不管是西周的“司会”,宋代的“四柱清册”,还是明清的“合龙门”,都无不显示着我们祖先伟大的智慧。会计的历史,让我感觉身处一场数字的武林大战。
从来都是书本上的知识远远不能完全地用在实际工作中,但既然理论如此完美,实践也应做到逐步靠近。职高的那三年,我明白一个企业从筹资到利润分配的过程,感觉一切的流程都是理所当然的。如何筹资,购入材料之后,如何结算,生产过程中,如何归集材料,人工,制造费用,销售的时候,怎么样确认收入和成本,最后便是怎样分配股利。可是在现实工作中,我们会突然发现,原来所有特定的流程,不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一颗会计的心。我亦发觉那些学艺术的同学们,性格里那些张狂的艺术特质,想法总是太激进。我也突然发现,骨子里我也是个张狂过盛的人,而会计倒成
了我修身养性的必修课。我越来越觉得会计里阐述的平衡,
合理,统筹,不就是人一辈子都在追求的从容吗?
我从不觉得自己是个对专业很精通的人,但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让我对会计这个职业也有了不同的认识,从懵懂的借贷,到后来体会每一个数据的变化带来的连锁反应,我的脑细胞突然活跃得好激烈,难道这就是会计带给我的乐趣?记得大学时代的班主任说“其实会计本身就是一门数字的艺术”,顿时心有领悟。
从算盘到计算机,会计电算化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更新递进。从填制凭证到编制财务报表,似乎只要做对第一步,后面的事便迎刃而解,不再需要百转千回。一个企业的发展是必定要走这种信息化路线的,从采购开始到销售,甚至人力资源,都要用最简洁,最有效的数据去分析,决策。传递有效的信息,才会生成有效的数据。
我的会计生涯并不长,只是在教学和实践中有那么些小小的领悟。做人有时也挺像会计规则的,有统筹,才能从容。我特想做个这样的人,想必是功力还不够,还未登峰造极,但有所追求的感觉,真好。 (财务部 陈琼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