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普刊物
说到产品质量,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提起这个问题或许有很多人会说:产品质量是做出来的,而不是管出来的。然而,我却不这么认为。如果有人一定要这么说,我只能说,这是管理者对质量管理工作的推诿和懈怠。因为我认为产品质量不光是做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也就是说,管比做显得更为重要。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企业都是由很多个部门组成,而且在这很多个部门之中除了有生产部门专门负责产品的加工制造之外,一定还会有一个专门负责产品质量的这样一个职能部门,其中有质管员、计量员,资料员、还有我们生产过程中每一个制程段相应的进货检、过程检、成品检等等,由他们来对我们的产品进行层层把关和确认。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质管部,如果没有他们, 产品质量也就无从谈起。由此可见,产品的质量管理工作有何等重要。质管部其实也可以叫做管质部。
其次,我们每一位员工进厂以后,相关部门都会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包括我们每天的早班会、每周的周例会、每
月的质量分析会等等。虽然看起来是教会员工如何融入整个公司大环境、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何立足岗位争做优秀员工,如何,如何......其实,说到底还不就是要让所有员工在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下为我们的客户提交更满意的产品吗?还有我们每周的6S检查,每年的各项审核和认证工作,有哪一项不是为了提高我们的产品质量而进行?要不怎么会有这样一句话:今天的质量,明天的市场。要想赢得更大市场,产品的质量管理工作就必须得做细,做全,做扎实。当然,至于要怎么把质量管理工作做细,做实,不是 光说说就可以的。
大家请看这样一道题:99.9%*99.9%*99.9%*99.9%*99.9%=95%…那么,从这道题目大家会联想到什么呢?其实,我们不难看出,虽然题目中的每一个因素都是0.99,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0.95,小于其中任何一个因素。我想,就从这道题目就足以诠释我们的质量管理工作到底应该怎么做了。
比如说,我们做某一种产品,从一批材料进过来,它本身的合格率只有99.9%,经过金工加工以后这批产品的合格率又可以达到99.9%,在经过焊接之后还能达到99.9%,再经过表面处理,经过总装,每一道工序的合格率仍然都能达到99.9%。最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从我们投产的那一刻开始到最后成品装完。很显然,虽然看起来合格率都已经很高了,最终的成品的数量绝对小于原本投产的数量。也就是说,我们要完成这批订单的产品至少还得再投产一次才能完成。并且,这还是在我们每一道工序的合格率必须在99.9%的情况下,倘若其中的某一道或几道工序达不到这个水平,那么结果只会更加糟糕。因此,要做好一个产品并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道工序就可以做好的,而是需要在每一个环节得到有效控制,把好每一道关,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确认后再转到下一道工序,而不是前面可以了,到了后面又不可以了,或者是,前面只管做,到了后面又是这里有问题又是那里有问题,再去东修修,西补补,,再好的东西也经不起折腾,只有这样,最终的结果才会更趋向完美。
当然,这其中还包括我们产品设计本身所选用材料的符合性和生产制造过程的可操作性。就像我们现在做一个产品,一会这个螺钉容易生锈,一会那个光源有色温问题,一会那个又含硫......,还有的一会这个要挑选,那里要锉一下,那里又要补一下的,最终的结果就是:做事的人怨声载道,做出来的产品除了将就,就是凑合。因此,过硬的技术设计无疑也是产品能否做好的前提和关键。说到这里,这又跟员工的动手能力和责任心密不可分,因为人与人之间本身就存在差异性,还有各自的岗位和分工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和考虑问题的层面也就自然会有所偏差。那么这就还是需要我们的管理者去悉心地指导和提示,甚至是告诫。
总之,要想赢得更大的市场,要想提高产品质量,我们的管理工作必须得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真抓实干,落到实处,而不是只管做那么简单。(电子车间 占才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