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普刊物
找回丢失的传统美德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31日
想必大家都知道,从过年到现在,每次打开电视都能听到关于浪费的报道,在国家实力突飞猛进的同时,杜绝铺张浪费势在必行。据财经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国粮食产后浪费惊人,每年的粮食损失浪费大约相当于2亿亩耕地的产量,比第一产量大省黑龙江省一年的产量还要多。试想,我们有多少个2亿亩地?
勤俭节约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这种传统美德就要在我们这一代失传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这首家喻户晓的古诗,究竟我们能不能够理解这当中的意思?也许我们并没有发觉自己已经在浪费,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浪费粮食的现象,但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浪费,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所以吃东西常常挑三拣四,吃不完就随手扔掉。早餐期间,好好的馒头不经意间就“睡”在垃圾桶里面了;午餐、晚餐后,大桶大桶的剩饭剩菜的堆在墙角边上,也许,抬起脚还有很多米粒在鞋底上……。
也许有人说:“这是小题大做,不就是点粮食吗?”是的,虽然自己扔掉的粮食不多,可是,扔掉的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我们随手扔掉一块馒头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世界上还有许多人正在为一餐饭而辛苦奔波?还有许多人正因饥饿而在死亡的边缘上挣扎?也许扔掉的这些粮食正是我们的父母们面朝黄土背朝天,不辞辛劳,日复一日生产出来的。
日省一把米,月节一斤粮。凡事贵在坚持,节约从点滴做起。
亲爱的兄弟姐妹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尽自己的一分力量,从现在开始吃饭时,无论在食堂还是在自己家里吃多少盛多少,不乱扔剩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不浪费、不摆阔,把无意间丢失的传统美德重新找回来。(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