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普刊物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
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它的核心管理思想是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以及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采购与库存管理、销售执行计划、财务与成本管理和人力资源计划等,而且这些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ERP也是信息高度集成的系统,而各部门领导是上下联系的桥梁,他们了解部门内部业务流程,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知道生产经营工作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且也是ERP系统的主要用户。
企业实施ERP是企业的自身发展的一种需要,在这个阶段中企业大多在管理上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如生产计划变化频繁、库存严重积压、市场信息传递不及时、产品设计更改频繁等问题,已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必须切实解决好这些管理问题,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及发挥管理效益,才能使企业不至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企业实施ERP项目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主要有投入费用巨大的财务风险,项目过程中的各种实施风险,由实施带来业务错乱的业务流程风险,以及内部管理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等。要有效地应对和防范这些风险,必须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统一认识,上下一心。实施ERP是对现行业务的改革与创新。在此过程中,由于企业现行的业务流程要进行
变更与改革,实行业务流程重组,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可能会因此事关涉到本部门、本单位及个人利益,
或是业务人员的工作习惯会受到冲击,从而对实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阻力。
在此情况下,企业必须强化领导,采用坚定有力的措施,如宣传教育、培训提高、激励机制或组织措施等,以排除实施阻力,提高企业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综合素质和参与实施的积极性。
其次是明确需求,周密计划。在企业实施ERP项目之前,必须十分明确ERP项目需求,搞清项目的主要目的、特点、实施的范围和策略并细化成文存档。企业选定的ERP厂商在实施项目前都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及项目需求来设计企业的系统范围、系统架构,并根据实际情况对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提出建议
必要时,还可聘请资深的管理咨询公司来指导和参与实施的全过程,使其在业务流程重组、建模、实施技术路线,对企业领导和全体员工进行培训、实施计划与具体目标、实施质量控制等多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此间还须引以注意的是,企业通过实施ERP,是对现有不合理的管理模式进行改进,而不是全盘否定,重新开始一个陌生的、不一定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模式,以防范“过犹不及”的风险。
再次是夯实基础,科学实施。ERP软件运行的基础是企业的数据,在系统实施之初,就要规范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必须把追求系统数据的正确性、完善性作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实抓好。
企业要有选择地实施ERP的模块,否则一次性地重组企业所有业务、实施ERP的所有模块会超出企业的承受能力。应该择那些可能获得阶段性成果和对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有重大影响的关键作为首期的实施对象,以便于成果早日显现,树立实施人员的信心,促进ERP在企业中的推广应用。
最后是稳妥切换,不断完善。项目实施的最终目的是在企业内部全面采用ERP模式的管理信息系统,既不再只搞单项业务的管理,也不只是停留在基本ERP阶段。在切换过程中,一方面要严格按照科学的项目管理实施方法稳步进行,对工作质量的检查和补课,应在模拟运行阶段解决。
在模拟运行未取得领导和生产一线人员认可,和最终用户没接受培训之前,不可急于转入实际应用。另方面企业可根据其产品及生产组织的特点、原有基础及计算机应用的普及程度,确定具体的过渡方案,从一种产品系列扩展到更多的产品,从一个车间扩展到更多的车间。应当看到,手工管理若与ERP系统并行,只会增加管理的复杂性,因此要重视及时的过渡工作,把握好时机,尽量缩短切换进程。
ERP成功运行后标志企业管理水平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但是管理绩效的真正改善尚需一段时日。继之要做的主要是两项工作:一是要建立企业绩效监控系统,即时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纠正和调整管理策略;二是建立企业管理自我改善机制,定制一套评价指标体系,以促进企业的管理水平向尽善尽美的境界迈进。
总而言之,ERP为企业提供的是一套融合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生产模式的健全的完整管理体系,提供了企业达到更高层次经营管理能力的系统构架、平台。但企业能否成功应用这样的管理系统和系统平台能否达到理想的境界,则取决于企业自身素质与条件。
(讯/市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