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普集团

HOME   ·   新闻媒体   ·   兰普新闻
兰普刊物
现代企业中员工思想工作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30日
      现阶段中国正面临着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经济转型,企业承受着自身发展和外资企业强势竞争的双重压力,特别是温州地区固有习性造成的用工思维难以适应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大变革的需求,辛辛苦苦花时间、精力培养成的比较优秀的员工,都在掌握了他们需要掌握的知识后跳入外企或别的更大的企业,人才流动率和流失率不断攀升。如此,许多企业为此而头疼:合适的人才挖不来,优秀的人才留不住!员工的忠诚度到底有多少?他们的需要是什么?
      员工既有物质也有精神层面的需要,他们既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可以满足生活基本层面需求的工资水平,又希望可以通过累积持继续地努力,获得在企业中长期发展的机会。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所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发展。在企业中,员工的劳动力使用价值是基础,企业要发展,就要了解到制约员工劳动力使用价值的各种因素并正确引导和解除才能实现劳动力使用价值的最大化。我个人认为本质因素和思想因素是关键,而思想因素是决定性的。例如:30岁的中年人和60岁的老年人,他们的本质因素是不一样的,很多企业都认为中年人的劳动力使用价值大于60岁的老年人,但很多时候结果相反,在现实中老年人给企业创造的剩余价值更多。因为中年人不把自己的劳动力最大限度地使出来,而老年人知道时间对他们而言十分宝贵,始终任劳任怨,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就像龟兔赛跑,最终取胜的是乌龟。
      所以,思想因素是决定性的。现实生活中人的思想是复杂而又自我的,这是社会的普遍现象,每个人都默认的现实对此,我们必须正确地面对,正确地引导和利用,而不是逃避或强制地抑制,那样只能自欺欺人,因为我们还不具备从根本
上改变一个人的思想的能力。所以员工思想的转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得慢慢来,不能急功近利,如果硬要强制的去改变,只能带领出一些口是心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小人,它是企业的蛀虫,好的也会跟着变坏,这样对企业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因此,我们不应该把工作放在改变思想上,而是应该考虑怎样正确地引导一个人的思想为企业所用,起到扬长避短的作用,从而让企业获得更多的价值。同时员工也获得更大的成功。
      然而,如何引导呢?这个课题是每位管理者都要探索的。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忠诚。它是一条从始到终的主线,要让员工知道并做到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忠诚,不管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都应该有这样的心态:员工为企业工作,企业支付员工酬劳,只要员工在企业一天,员工就要对工作尽职尽责,这是一场公平的交易。企业给员工提供发展的空间,员工就要充分利用这个空间发展自己的专业技能,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这应该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员工必须忠于自己的事业。所谓“天救自救者”,一个连自己都不忠诚的人,一个连自己的事业都不忠诚的人,怎么能取得别人和企业的忠诚呢?正如许员工经常感叹自己的前途很迷茫,不知道自己的发展方向,也就是自己的职业规划都不明确,这就是典型的没有正确的思想理念症,药方就是:必须忠诚于我的事业,事业是我存在的价值。
      其次,人都是趋利动物,面对利益的诱惑,脆弱的人性就会断裂、扭曲。忠诚就是无声的宣言,它有时表现得极为隐性。有人说忠诚是血液里流出来的秉性,而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有人认为它是不变的信条,是一颗职业良心和处世为人的原则;而有些人认为忠诚是浅薄的游戏,是在脚底下任意蹂躏的人性之花 。因此,一个忠于自己事业的人,心里必须有一条永恒不变的准则:可为与不可为。
      第三,企业的管理者要懂得“主不可无德,无德则臣判”“义者不为不仁者死,智者不为暗主谋”。对员工的付出也应该给予相应的回报,除了增加薪水和升职外,还应该为鼓励员工忠诚而给予员工更多的关怀。比如说:尊重员工的基本权益,了解员工的具体需求,从而更合理地设计和实行新的员工管理体制。企业应该重视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同时营造出一个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公司环境。挖掘员工的潜力,提供职业培训和学习深造的机会,使员工人尽其才,发挥所长,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总之,员工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忠诚,对企业的忠诚,这是一个关于信仰、自我超越、强化内心渴望的个人价值的体现,是企业和个人前进的最大动力。市场经济就是充分发挥个人价值、优胜劣汰的经济,在提倡平等竞争、互利互惠的同时,员工和企业实现“双赢”目标。因此,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高瞻远瞩、目标明确、行为果断、意志坚定、具有杰出的智慧和领袖魅力,将员工凝聚在一起,让员工和企业一同迅速发展。(讯/生产部   田申)


© LANP GROUP 1991-2014 ALL RIGHT RESERVED | 兰普集团1991-2014版权所有 | 浙ICP备050510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