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普刊物
春夏之交,劳动节假日,又一次可以有机会远行!背上挎包,收拾心情,该上路了。这回目的地:上海。
早在此行之前,“上海”这个名词,听到的次数已是多得数不清。记得我第一次与“上海”接触,是在读小学。那时的我刚刚从农村转到镇中心小学读四年级,跟许多乡下来的孩子一样,出于对陌生环境的恐惧,经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偷看别人欢笑、玩耍;后来,环境稍微熟一点,胆子也有那么一点点小长进,恰遇学校组织了一次“心连心”的爱心互助活动,主动支援方为上海浦东一所小学。至于这小学的名字在这暂且不提,总之是阴错阳差地与当时上海一同龄小女孩通了一段时间的信,呵,别想歪了,内容无非就是相互了解对方的生活状况之类的思想交流。在那时,我就知道,上海交通很方便,经济很富裕,思想很开放。还有?还有!那小女孩的字很漂亮!或许能间接地反应她的教育状况罢。总之一年后她就不跟我联系了,原因在于她一再要求我寄张照片过去,而我却无法满足她这小小的要求,因为父母拮据的日子。美好的小学记忆,却以这样的结局告终,有点遗憾。上海,便又离我渐远……
后来,再后来,听闻上海,最经典的代表作,当然是《上海滩》这部老电视连续剧了。每每提到这三个字,在那时,总免不了会联想到社会是分为黑白两道,以及能做黑帮老大的崇高愿望。曾记否?剧中当年强哥与程程最后约定的地点便是如今的外白渡桥,当年的小潭小山也早已不见,换来的是结实而面目全非的现代木桥,站于其上,看涛涛流水,也是别番滋味。上海历史的一小部分,或许,在这也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变,不忘本;岁月的记忆仍可追溯。
说上海,当然是应以上海人为代表说起,现代作家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有一篇随笔叫“上海人”。在文中,基本所有的中心思想都是围绕上海人在这个环境所对事物的看法以及表现出来的行为批判,最后是对一种原始上海文化的一种担忧,可能是时间在变,历史也在变,变成现在的这个样子时,我倒想为其略辨一二。
据说,明万历年间,有一位秀才叫徐光启,聪明绝顶,南北游逛,知天文,晓地理,见识颇广;因现实所需,后又考取进士,翻译《几何原本》一大套,官至礼部尚书,地位显赫。告老还乡后,集一已之力,在江滨一角做起自己的大生意,这便发展为后来的“徐家汇”,也算是上海的雏形了。说他是最早的精明的上海人,倒也一点都不为过。但我个人认为在封建阶级主义的环境下,所有的这些开拓性行为,所其难能宝贵的,都是建立在一种特立独行的思想以及逆向思维的基础上。首先,他思维独特,当时几乎所有人都推崇儒家思想,在那种环境下,他能日有所思,夜有所想,走不寻常路,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在现代来讲也够资格称之为“天才”,那个时代说他利用做官谋事,做各种事情都得心应手,在此基础上还宣传他的著作,实在是能看到些许年前的活跃景象。对于他所做的一切,我想这些都是可以理解,作为历史的强者,只要目的明确且用心良苦,牺牲一点小名誉也是值得的。
但那只是上海的先辈,再说说旅途中的所见吧。的确,在上海,所有的繁华地区都是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在发展。比如你要去某个地方,不管是去大街,旅游景点或者地铁站,你都得顺应潮流对吧,那么这种潮流只能简称“快”。设想下你跟着潮流在快速走,人头攒动,你想起某件事突然驻足,那么将会得到什么结果呢?你可能会说:别人会撞上你,或者别人不会撞上你。我呢给的参考最佳答案就是:别人会碰到你,但不会伤到你!理由:途中所见;结论:上海人反应敏捷,思维清晰,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强。
再说说地铁吧,作为现代交通工具的一种,地铁为我们上海带来了跨时代的便捷服务。上海整个市,各个地区的地铁线相互交错,再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距离,使得不管在上海工作或游玩的人不再有交通心理压力。这或许又是一种沟通无止境的体现。在地铁上发生的趣事也是横趣丛生。由于地铁服务完全的自动化,我们经常看到刷卡后机器出现小故障乘客跳过或穿过入口处的尴尬情形,其中也不乏有外国人的参与;也有你去一个地点,本来只用买一张票,但由于中途要转车而持两张票到站的新手;还有为了抢地铁座位而把赛跑速度提升至世界级冠军水平的具体动作;更有刚出车而发现目的地不对,大叫着跑回
车里的,当然因为地铁的自动化,你完成上面这个过程时间仅限两分钟。所有这些加起来,反而令我觉得,这都市不仅仅只是自
私及个人价值观的体现,更是一种竞争意识的宣扬,不管他们意识到与否。现代社会是一个商机转瞬即逝的时代,只有掌握了必要的手段与生存技能,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至于都市人文化素养问题,我想他们并不是没素养,而是,冷淡的内涵,亦是提升了一种美。
这样说来,我倒是对上海有点奉承了,不过逛“城隍庙”我倒是会和批评者站在一边的,原因在于在那里少了几分对神的敬重,相机和手机的拍摄声及灯光四处可见。但可能在大多数方面,我游这一遭,找到了知己,找到了自我强化思想意识的倚托。上海这座亮丽的城市,以一种清晰的思想呈现在我的面前:创新,追求,高效,有序,不断完美!
正如大名家钱钟书年轻时写的一体小册子《走在人生边上》中的大意:以上仅为个人见解,读到此处之人,如有异议,请淡然笑之,就当是一种偏见吧。